我國為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已經進行近30年的探索,終于在2007年寫進了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發[2007]15號)。其中第二十五條規定:“重點耗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
根據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綜合國內外能源管理師制度和做法,山東省節能辦公室、煤炭工業節能辦公室和山東節能協會,提出了通過設立能源管理師新職業的途徑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方案,并對此進行了初步研究。
一、我國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重要意義
(一)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是我國節能工作的迫切需要
從1979年開始,我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開展節能工作。3 0年來節能事業起起伏伏,固然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思路、能源供需形勢等因素有關,但缺少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節能管理隊伍也是重要原因。如果說我國3 0年前就有必要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那么現在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就更加必要和迫切。因為當時全國能耗總量不足6億噸標準煤,而2007年達到了26.5億噸標準煤。
(二)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是提高節能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
沒有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節能專業隊伍,節能事業難以健康發展。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可以增強節能工作從業人員的職業歸屬感和社會榮譽感,有利于引導和鼓勵擬從業人員參加能源管理師的學習和職業考試,有利于激勵已經從業但尚未達到能源管理師職業標準、獲得職業資質的人員加強學習。有關部門按照能源管理師職業標準實施教育培訓、職業鑒定、聘任錄用,就會不斷提高節能隊伍的節能管理和技術水平。
(三)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是加強企業節能管理的重要措施
企業作為節能的主體,現在不乏節能的積極性,但是缺乏能源管理專業人才。我們在對重點用能企業進行能源審計時發現,部分企業沒有專職能源管理人員,即使有專職人員的企業,也存在能源管理人員節能意識不高、專業技能欠缺、能源管理人員變動頻繁以及人員偏少等問題。使得這些企業能源管理薄弱,嚴重阻礙了節能工作開展和能源效率提高。要解決這些問題,充分挖掘節能潛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師制度顯得十分迫切。
(四)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有利于引導教育機構培養節能管理人員
在我國,節能與環保幾乎同時起步,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的高等院校紛紛設立環保專業,但基本沒有設立專門培養節能管理人員的專業。現在企業從事節能工作的人員,學什么專業的都有,后期培養需要很長時間,且效果不佳。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頒布能源管理師職業標準,就會促進高校設立節能專業,開設節能課程,培養科班出身的節能工作人員。
綜上所述,在我國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不僅十分重要,而且也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
二.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可行性
(一)變則通——我國尚未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原因分析
30年來,我國節能管理部門從未放棄過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努力,卻始終沒有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能源管理師的職業定位與現行的職業分類制度沒有很好銜接。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技術職稱制度,大家希望把能源管理師納入技術職稱序列,但人事部門不同意。退而次之,只要一個能源管理師的頭銜,不進入技術職稱序列,人事部門還是不同意。從80年代末到1997年節能法出臺,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所以最終失去了通過立法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機會。妥協的結果則是《節能法》第29條采用了“能源管理崗位”的替代方案。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5年10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確立了節約資源基本國策之后,節能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問題再一次提上了議程。2007年國務院印發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第25條規定:“重點耗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這是國務院文件首次明確我國要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但令人遺憾的是稍后修訂頒布的新節能法并沒有確認這項制度,還是沿用了1997年《節能法》舊有的規定(文字略有變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起步很早,卻沒有結果,根本原因是我們一直奢望進入技術職稱序列,而20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這條路走不通。與其繼續在老路上走下去,不如調整思路,另辟蹊徑。途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標,那就是通過建立和實施能源管理師制度,發展壯大一支節能專業隊伍。
(二)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有一定的基礎
20多年來,我國在節能管理、節能技術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建立了很多節能工作制度,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技術要求。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和行業,如浙江、上海、江蘇、煤炭、石化、冶金等,嘗試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實際運作,開展了能源管理人員培訓、考核和能力確認,積累了經驗。山東省結合省情和重點用能單位的實際,采取分期分類的推進模式,對企業能源管理人員、節能檢測人員、節能服務機構人員、重點用能崗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工作,每年培訓各類人員3000多人。一些企業也在積極探索,有的設立了節能專工崗位,負責全廠的能源管理工作,這些企業普遍能源管理較好,能源利用效率較高,這為推行能源管理師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實例。
(三)國外經驗可供我們借鑒
在一些國家能源管理師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有比較長的歷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制度。早在1952年,日本便開始實行熱能管理師國家考試,1979年又增加了電氣專業,改名為能源管理師考試。現在每年有4000多人通過考試取得能源管理師資格,到2005年能源管理師累計達到62970人。日本節能法規定,制造、礦業、供電、供氣和供熱等5個重點行業中,年消費原油3000噸以上的工廠必須從能源管理師中選任能源管理員。日本通過推行能源管理師制度,建立了一支素質較高的能源管理隊伍,有力地促進了節能工作開展。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多次組織我國各省及行業的節能工作人員去日本進行節能考察和培訓,大家普遍認為日本的能源管理師制度值得我國借鑒。另外,德國、美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也相繼建立了能源管理師制度。
(四)能源管理師的社會需求很大。能源管理師的主要從業領域是用能單位。節約能源法規定,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單位是重點用能單位。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年耗能100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目前一般有節能管理人員50人左右,1萬噸以上的10人左右,5000噸以上的5人左右。由此推算,全國重點用能企業目前在崗的節能管理人員約有40余萬人以上。
三、關于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構想
(一)基本思路
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應考慮我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據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節約能源法》、《勞動法》,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突出中國特色,體現社會性、經濟性、技術性、穩定性、群體性和規范性的特征,研究采用一定的標準和方法,依據一定的分類原則,對能源管理職業進行全面、系統的劃分與歸類,強化制度建設,形成長效機制,促進合理用能、提高能效和節約能源。
(二)職業描述
能源管理師制度是國家節能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設立能源管理師職業,建立能源管理師隊伍,是實施國家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具體途徑。按照我國職業分類的有關規定,能源管理師可以分為3個層次:助理能源管理師、能源管理師、高級能源管理師。能源管理師所從事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節能管理制度,編制節能規劃,并組織實施;對能源消耗量進行計量、統計;對能源利用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和評估,編制能源利用狀況報告;提出合理用能方案并組織實施,對其節能效果進行監督檢查;定期評價節能工作成效,提出改進節能管理、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的措施,并組織實施;組織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對耗能崗位操作人員進行節能培訓。
(三)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的工作步驟
一是向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建議,在我國職業分類中設置能源管理師職業。2008年9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節能辦公室、煤炭工業節能辦公室和山東節能協會聯合提出設立能源管理師新職業的項目建議書,并向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司作了匯報,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9月28日,經國家發改委同意并簽署意見,項目建議書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1月29日,順利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專家評審(項目建議書提供了3個職業名稱供專家選擇,分別是能源管理師、節能管理師和能源師)。
二是在國家發改委的直接領導下,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機構的指導下,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標準、統一考評的原則,研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有利于加強節能管理、促進節能降耗的能源管理師職業標準、工作規范和培訓、考核、認定制度。這個環節的基本流程是:組建能源管理師職業標準制定專家工作組-開展能源管理師職業調查和職業分析-召開能源管理師職業標準制定研討會-編寫能源管理師職業標準初稿-組織進行技術審查和修改-報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終審和發布-編寫培訓教材和建立題庫。
三是有關通過制定節能法規規章等方式,對用能單位聘任能源管理師的級別、數量以及能源管理師的職責作出具體規定,使能源管理師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并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