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HSE管理作為一種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已經在石油化工行業逐步推行起來,人們對HSE管理從認識、了解到熟悉,經過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當前石油化工行業競爭激烈、市場壓力大的新形勢下,面對企業持續重組,安全管理人員日漸減少的局面,如何做好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水平,做到HSE管理與傳統安全管理有機結合,成為新形勢下安全管理工作的新課題。通過5年來的HSE管理工作的實施,蘭州石化公司化肥廠逐漸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一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實施HSE管理,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HSE管理體系的核心是明確人的安全職責、規范人在生產過程中的行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使每個員工明確自己的職責,是HSE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1.通過安全目標責任管理。落實領導安全責任
HSE管理關鍵在領導,提高領導干部的安全意識,使每個領導干部真正負起安全責任,才能保證裝置的安全穩定生產,杜絕事故發生。為此,化肥廠實施了安全目標責任管理,廠與各級基層負責人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廠安全管理目標進行分解,按照管理部門、車間管理職能和工作側重點不同進行責任承包,并制定詳細的考核細則,每半年進行一次考核。對未發生事故,按時完成承包目標的部門和車間的負責人進行獎勵;對發生事故和未完成承包目標的部門和車間進考核;對發生重大事故的車間,除對車間進行考核外,相應的對主管科室進行考核。通過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了領導的安全責任,提高了各級領導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有效地杜絕了各類事故的發生。
2.簽訂全員安全合同。落實員工安全生產責任
為了規范員工作業行為,落實員工安全責任,在簽訂勞動合同的同時,簽訂了《安全生產合同》,合同中明確了生產過程中企業與員工的權利義務關系,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形成了企業對員工負貴,員工對企業負責的同時對自己負責的新機制。員工在工作中以“三不傷害”為準繩,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有效地杜絕了事故發生,保證了安全生產。
3.簽訂檢維修(施工)安全協議,落實承包商的安全責任
為做好對承包商檢修(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在簽訂經濟合同的同時,簽訂《檢維修(施工)安全協議》,并交納抵押金,合同由安全環保處審批備案。合同內容包括檢修(施工)過程的相關要求,承包商與業主的權利義務關系等,對承包商檢修(施工)過程中的行為進行約束,落實承包商的安全責任。在檢修(施工)過程中由業主按照安全合同進行檢查和監督,對不符合合同要求的,及時停止作業,整改后方可繼續檢修(施工);對屢次違反安全合同又不整改的承包商,終止安全合同和經濟合同。如果檢修(施工)過程中發生事故,按照合同中責任的規定追究有關方面的責任。檢修(施工)結束后,由項目主管部門負責對檢修(施工)過程承包商履行合同的情況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報安全環保科,安全環保科對承包商進行考核,將承包商履行合同情況記錄在案,作為以后承包商資質審查和招投標的重要依據,以此提高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強對承包商的安全管理。
二、加強HSE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
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的高低反映一個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化肥廠時刻把對員工的培訓教育作為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大事來抓。通過集中講課、下發安全學習材料、觀看事故錄像、進行事故預案演練等,把安全教育的內容貫穿到生產全過程,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及突發事故狀態下的應變能力。
一方面加強對HSE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利用公司和廠舉辦的培訓班,對HSE管理人員進行強化培訓教育,著重培訓安全生產法規、標準規范、管理制度、先進的管理方法等內容,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全員安全教育。結合季節特點,以及不同時期的形勢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學習股份公司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各個時期安全工作要求、節日安全知識、崗位安全知識、易燃易爆物質知識、有毒有害物質防治、風險管理基礎知識等內容。結合崗位實際,組織崗位應急預案演練,開展HSE知識競賽,加大HSE基礎知識的培訓教育,使廣大員工自覺投入到HSE管理工作中。另外,利用當前局域網的便利條件,進行網上HSE交流,各單位在網上可以瀏覽廠安全生產動態、勞動保護安全知識、同行業事故信息、HSE管理的新舉措等相關內容,擴大了安全教育的影響面,進一步提高了各級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定期對壓力容器操作人員、電工、起重工、廠內機動車駕駛員、電氣焊工、司爐工等特殊工種進行初訓和復訓取證,使特種作業人員取證率達到100%。加強對外來人員的安全教育,實行先教育取證后入廠施工的原則,嚴把入廠關,減少了承包商事故的發生率。
三、建立安全監督體系,強化現場安全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速,以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為目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企業經營理念,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和主題。依據法律法規實施有效的安全監督,建立健全安全監督體系,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為了做好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早日實現與國際接軌,化肥廠建立了由生產副廠長任安全總監,安全環保科科長和各車間生產主任任安全監督,安全環保科科員和車間安全員任安全監督員,班組安全員任民主安全監督員的安全監督體系,并明確了相應的職責,賦予安全監督員相應的權力,實行生產全過程HSE監督。各級安全監督依據法律、法規、標準、企業安全管理規定,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監督,保證了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和各項安全生產任務的完成。
對關鍵生產裝置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設立了專職的安全工程師,實施全過程安全監督。制定實施了要害部位“1121檢查制度,即:崗位操作工每小時檢查1次;車間主任和安全員每天檢查1次;安全環保科管理人員每周檢查2次;廠承包領導每月檢查1次。檢查完畢后在要害部位記錄本上簽字,督促隱患及時整改。另外在每季1次的“崗位責任制大檢查”中,對要害部位重點檢查,保證安全設施、消防設施齊全好用,保證要害部位的穩定運行。
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時刻把現場的安全監督管理作為HSE管理工作的立足點。結合季節特點組織安全專項檢查,定期進行起重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安全閥的檢查和校驗;定期組織勞動保護用品檢查,消防設施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和隱患,及時督促進行整改,短期內不能整改的,制定了相應的風險削減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明確了責任人。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地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和隱患,為裝置的安、穩、長、滿、優生產奠定了基礎。
四、實施生產全過程的HSE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一個先進的、科學的、系統的管理模式,是一個閉環的循環過程。實施生產過程風險管理,預測、預防風險,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削減措施,達到控制和避免健康、安全、環境事故的目的,是HSE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做好安全管理的關鍵。風險管理包括:危害因素識別、對風險危害程度和范圍進行評價、制定風險削減措施、建立相關記錄和應急反應計劃、開展必要的培訓和演練、實施中加強安全監督和檢查、施工結束后的總結和建議、對原風險管理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化肥廠把風險管理的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工藝生產過程的風險管理,一個是檢維修(施工)過程的風險管理,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危害因素識別、風險削減措施的制定和落實等工作,以達到全員、全過程的風險管理。
1.工藝生產過程的風險管理
化肥廠挑選技術能力強的技術人員作為風險評價的業務骨干,有重點地培訓風險管理的原理、風險評價方法的使用、風險削減措施制定和實施的原則等內容,有組織地進行全員HSE風險管理基礎知識培訓,使職工了解風險管理的原理和基本的危害因素識別方法。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生產裝置風險評價,使用“安全檢查表法”和“故障類型與影響分析法”進行危害因素的識別統計,由評價業務骨干進行討論研究確定危害因素;使用“火災爆炸指數法”對裝置易燃易爆物質的火災爆炸危險性進行評價;使用“故障類型與影響分析法”對各類風險的危害程度和范圍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與事先確定的判別準則相比較,確定出可承受風險和不可承受風險。對于可承受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削減措施,對于不可承受風險使用“事故樹法”進行再評價,找出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對應的風險削減措施,針對各類風險制定相應的應急計劃。削減措施和應急計劃下發到相應的崗位,經培訓后予以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檢查,發現不符合實際或達不到削減風險效果的情況再進行糾正和完善,最終達到削減風險的目的。
2.檢維修(施工)過程的風險管理
檢維修(施工)過程的風險管理工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根據風險管理的要求,按照風險管理程序開展相關工作。
根據檢維修(施工)項目計劃,由評價業務骨干和參加檢修的員工及參加檢修(施工)的承包商共同討論,把檢修(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或與檢修(施工)有關的不安全因素識別出來。針對列出的危害因素,使用“LEC法”或“矩陣法”分項目進行評價,對確定的重點項目逐項進行風險評價,對其他項目歸類進行風險評價,將評價結果與事先確定的判別準則相比較,確定出可承受風險和不可承受風險。對于可承受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削減措施,對于不可承受風險使用“事故樹法”進行再評價,找出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制定對應的風險削減措施,針對各類風險制定相應的應急計劃。其次,將制定的風險削減措施和應急計劃下發至每個參加檢修(施工)的員工和檢修(施工)作業隊伍進行學習,并與外來檢修(施工)承包商簽訂《檢維修(施工)安全協議》,按照《檢維修(施工)安全協議》的規定進行檢修(施工)過程的管理。在檢修(施工)作業中落實各項風險削減措施,對不符合檢修(施工)實際的措施進行補充和完善。最后,根據檢修(施工)結束后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將有效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檢修(施工)工作中。
經過生產過程風險管理的實施,總結出了以下幾個要點:
(1)應選擇在工藝、設備、安全業務方面技術過硬的專業人員作為評價業務的骨干。
(2)危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應符合現場生產實際,有針對性。
(3)風險削減措施并不一定要進行投資改造,但應該符合風險管理要求,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可操作性強。
(4)風險削減實施過程中應及時檢查落實情況,避免流于形式,缺乏效果。
(5)風險管理是一個循環的、持續改進的過程,應不斷補充和完善,并根據生產情況的變化定期組織重新再評價。
實施HSE管理,應借鑒傳統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和優點,與傳統安全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互相融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把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