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2006-12-30 00:00:00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是現階段安全生產工作客觀規律的需要,也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所在。
一、現階段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特點
2001年底,遼寧省沈陽市進行了全面的政府機構改革,大批主管部門裁撤,各工業主管局全部撤銷;大批企業轉屬轉制,相當一部分企業下放到區、縣(市)管理。計劃經濟時期延續多年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和運行機制已不存在。沈陽市是個擁有720萬人口,300多萬從業人員,26萬余個生產經營單位的老工業城市,由于歷史的原因,相當一批企業裝備老化,工藝陳舊,管理落后,效益低下,“三違”現象嚴重,如果不能有效地開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后果將不堪設想。隨著舊的安全生產監管格局被打破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對象和重點已不再只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了,而是一切企、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安全工作的四方責任,即:政府責任方、生產經營單位責任方、中介組織責任方、從業人員責任方。從而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現階段“四位一體”的責任體系。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政企徹底分開,現代企業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工作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因此,不能繼續延用計劃經濟時代依靠行業主管局管理企業的行政管理方式,也不可盲目超前,照搬國外發達國家的模式。安全生產工作也要與當前的經濟基礎以及國體、政體、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相適應。這是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目前,我國的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以遼寧省沈陽市為例,一是個別地區和單位的領導對安全生產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安全生產納入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本單位的長遠計劃,對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態度不夠堅決,措施不夠得力,工作流于形式,存在“嚴格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現象;二是安全生產監管體制、監管力量還遠遠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三是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一些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地位意識較差,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管理混亂,基本上沒有安全投入,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安全生產培訓、教育遠落后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全民的安全生產法律意識和從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五是在企業用工制度上的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夠完善,一些用工單位隨意雇傭和使用臨時工及農民工,但不進行必要的上崗培訓,這些都是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從現階段安全生產的規律特點來看,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安全生產基礎條件與人民群眾安全需求之間的不適應性,相當脆弱的安全保障能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求之間,十分脆弱的安全生產監管力量與大量繁重復雜的監管任務之間,依然嚴峻的安全生產狀況與全社會對安全生產工作越來越高的期望值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二是安全生產狀況的差異性,不僅不同行業、地區、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存在差異,就是同一行業、地區、單位內部也存在先進與落后的很大反差;三是安全生產形勢的不穩定性,由于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已經取得的成績還不牢固,仍會出現反復,導致一些安全生產工作一向抓得很緊的地區和單位,在防范事故上,心中仍然沒有底數。說明了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
二、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的主要內容
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經過調查研究,沈陽市安監局瞄準國際職業安全健康發展的總趨勢,結合沈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從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需要出發,慎重提出利用3年時間建立并完善“點、線、面”相結合的市一區、縣(市)一鄉、鎮(街道)一行政村(社區)的四級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形成以分級管理為著眼點,全方位的責任制體系網絡。市政府把全市范圍內的重點企業作為“點”,把大的集團(公司)作為“線”,把各區、縣(市)作為“面”,確定了一批市直管單位,隨后,各區、縣(市)一級,鄉、鎮(街道)一級,行政村(屯)或社區一級亦按此辦法確定直管單位。這樣,每個監管層面根據自己所管理的層次、范圍和特點,從上至下各有側重地劃分出所管理的“點、線、面”,層層進行篩選,層層簽訂責任狀,各負其責,分級管理,從而使全市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和一切經濟組織無一遺漏地納入到各級安全監管網絡體系中。
根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各級政府和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作為本地區、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按照沈陽市“點、線、面’’相結合的四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制體系,市政府同各區、縣(市)政府,各委、辦、局及市直大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狀;區、縣(市)政府按與轄區內各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委、辦、局及有一定規模或一定危險性的生產經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實施監督管理考核并報市安監局備案;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與轄區內各行政村、社區及主要生產經營單位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實施目標管理考核并報區、縣(市)安監局備案;村委會、社區不但要加強對管區內所有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的目標管理,還要對村民和居民的用電、防火、防疫、交通、衛生、使用燃氣、農業機械操作使用的安全進行宣傳教育、監督和管理;市直各委、辦、局(集團、公司)要與自己所管轄的所有生產經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狀并實施目標管理考核。
通過以上四級責任制體系建設,消除了安全生產監管的“盲區”和“空白點”,保證了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實現“全覆蓋、無死角”的目標。
三、實施目標管理,加強動態考核
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的需要,沈陽市安監局每年都要對簽狀單位進行調整,按照指標控制體系分解指標,逐級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和考核。2005年沈陽市確立了市直管單位200戶.從業人員約48萬人;各區、縣(市)確立直管單位950戶,從業人員約80萬人;鄉、鎮(街)確立直管單位約9000戶.從業人員約60萬人;社區(行政村)確立直管個體經濟組織約20萬戶,從業人員近100萬人。
由于抓住了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這個根本性工作,解決了安全工作的關鍵問題,沈陽市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逐步走上正軌,安監系統由弱到強,監管體制逐步理順,全市在安全生產大環境相當嚴峻的情況下連續3年保持了總體穩定,連續6年未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而且各類事故的主要指標均呈逐年下降趨勢,使安全生產工作保持了良好的態勢。